利多星深度调研金田股份:液冷供应链,让传统企业估值重塑
8月5日,利多星首席投资顾问林毅一行前往宁波金田股份公司厂址,与公司董秘丁星驰进行了深入交流。此次交流会关注金田股份核心业务的进展情况,以及未来的增长点。林毅表示,金田股份是最近备受瞩目的液冷公司英伟达产业链的重要组成部分,被认为是目前尚未被市场资金关注的液冷供应商。

AI 算力散热材料:突破放量成重要利润引擎
金田股份在 AI 算力散热材料领域实现突破,其散热铜排产品已成功为英伟达 GB200 服务器批量供货。通过讯强(CoolerMaster)、奇宏、双鸿等客户渠道,年供货量超过 1000 吨,成为全球较早实现向英伟达批量供货的企业,具有先发优势。
同时,金田股份针对英伟达下一代 GB300 产品的合作接洽正在推进,预计 2026 年能够实现供货。该领域产品的加工费高于传统铜加工产品,是公司重要的利润增长点。随着全球算力建设规模扩大,这一业务有望持续受益。过去三年,该业务保持了约 100% 的复合增长率,2025 年上半年增速达到 85%。此外,金田股份自主研发的铜热管、液冷铜管等产品,已成功导入多家头部企业的算力服务器产品中,巩固了其在 AI 散热材料领域的地位。
铜加工:龙头地位稳固,多重因素促业绩提升
金田股份拥有全球最大的铜加工产能,约为 220 万吨,2024 年实际产量达 192 万吨。在全球铜加工年需求约 3000 万吨、中国约 2000 万吨的市场格局下,其龙头地位稳固。
当前,铜加工费处于历史低位,中小企业从事传统铜材加工利润微薄,加工费下行空间已锁定。随着 “反内卷” 政策逐步落地,加工费存在向上调整的预期。金田股份收入体量庞大,加工费的小幅提升能为业绩带来显著的弹性增长。
在产品结构上,公司推进转型升级。传统铜加工业务(约 170 万吨)竞争激烈,毛利率低,在 0 - 2% 区间;新兴铜加工业务(约 20 万吨)聚焦于 AI 算力、新能源车、PCB、机器人等高增长领域,毛利率为 15% - 20%。公司持续提高新兴业务在整体业务中的占比,这是推动上半年业绩同比预增 176.66% - 225.48% 的关键因素之一。
此外,金田股份布局海外市场,在泰国、越南设立生产基地,利用海外市场竞争环境较好、毛利率较高的优势。同时,公司是业内少数能够实现原材料端铜完全套保的企业,套保风险敞口接近零,规避了铜价波动带来的风险,铜加工业务发生大幅期货损失的可能性低。
新能源车领域:电磁扁线龙头,技术有领先优势
在新能源车领域,单车耗铜量约为 80kg(其中锂电铜箔占 30kg),金田股份可供应除铜箔外的主要铜部件,包括电磁线、IGBT 底板等。在电机电磁扁线、IGBT 底板细分领域,公司市场占有率超过 50%,处于龙头地位。
在技术方面,公司已实现 1000 伏超高压扁线的独家供货,PEEK 电磁扁线也已量产,技术有领先优势。该业务全球年销量约 20 万吨,自 2023 年起,预计年复合增长率(CAGR)约为 35%。金田股份通过与世界一流主机厂商及电机供应商合作,实现了多个 800V 高压平台电磁扁线项目的批量供货,巩固了其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品牌竞争力与市场地位。凭借在高压领域的技术解决方案,以及集团战略和技术研发的支持,公司的 PEEK 产品具备海外竞争优势及进口替代能力,并已获得部分高端新能源汽车厂商的定点订单。
稀土磁材业务:底部反转,产能扩张助力增长
金田股份现拥有钕铁硼磁材产能 9000 吨,另有 4000 吨在建产能,预计 2026 年底前投产。该业务历史毛利率在 20% - 25% 区间,经历低谷后,2025 年第一季度经营状况好转,实现扭亏为盈。
目前,新产线的良率和开工率处于提升阶段,公司预计全年该业务有望贡献约 5000 万元利润。以 2021 年盈利高点为参照,当时 4000 吨产能曾创造 1.8 亿元利润。随着新产能的释放,稀土磁材业务有望为公司业绩增长提供动力。
管理层与战略:新团队引领,未来有增长空间
公司完成二代接班人交接,在传统制造业中,这一过渡较为平稳。新管理层秉持现代化管理理念,强调不进行价格战,寻求共赢的发展模式,并布局高成长性赛道。
林毅指出,基于金田股份当前的业务发展态势,包括铜加工业务的结构优化、AI 散热业务的放量、磁材业务的触底反转等因素,公司2025年上半年业绩已实现大幅预增,预计全年利润有望突破7亿元(当前收入体量约1400亿元)。金田股份凭借多业务协同发展的势头,展现出作为行业龙头的增长动能,在未来市场竞争中有望持续发展。
风险提示:本文由利多星投资顾问林毅(执业编号A0710624050005)、姜廷安(执业编号A0710623110002)进行编辑整理,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作为投资依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声明:本网转发此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文章事实如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文章观点非本网观点,仅供读者参考。
热门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