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4
您的位置: 券商中国 > 商业

利多星调研爱旭股份:BC技术与海外市场核心支撑,2026年扭亏可期

来源:网络    时间:2025/11/11 16:01   阅读量:18294   会员投稿

11月6日,爱旭股份在义乌举办投资者交流会,公司高层围绕2025年前三季度业绩、成本价格、市场需求、技术产能及行业环境等核心议题展开沟通,利多星投资顾问林毅、徐海受邀参会。

会议显示,公司前三季度业绩受硅料价格波动影响呈现阶段性波动,BC电池技术的差异化优势与海外市场高溢价成为核心支撑,四季度及2026年盈利改善依赖行业价格回升与需求回暖。

利多星调研爱旭股份:BC技术与海外市场核心支撑,2026年扭亏可期

一、前三季度业绩:季度波动显著,海外占比持续提升

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业绩呈现“亏损-盈利-亏损”特征:一季度亏损约3亿元,二季度盈利数千万元,三季度受硅料涨价拖累再次亏损约3亿元。

毛利率方面,三季度单季毛利率7.4%,与二季度持平,前三季度综合毛利率约7%。收入结构上,组件业务海外收入占比持续攀升,三季度突破60%;电池业务占营收约25%,中报显示电池片毛利-5.34%,处于“亏毛利不亏现金流”状态。

产能利用率方面,前两季度接近满产,三季度因行业需求回落及技术升级有所调整。

二、成本与价格:硅料涨价致压,协会引导价格企稳

成本端核心压力来自硅料价格波动:上半年硅料价格处于底部,7月起从3万元/吨飙升至5.2万元/吨,公司无上游权益产能,短期难以对冲成本压力。

价格方面,行业协会已约定组件标杆成本价0.735元/瓦,公司已按此执行。产品定价上,国内BC组件价格0.73-0.74元/瓦,较TOPCon溢价4-5分钱/瓦;海外BC组件溢价达0.2元/瓦以上(TOPCon0.7元/瓦、BC组件0.9元/瓦),海外毛利率显著高于国内。

三、市场需求:海外旺季支撑,国内需求低迷

海外市场为核心增长极,公司50%以上出货面向海外,其中70%-80%集中于欧洲。受欧洲7-8月休假影响,三季度订单交付受阻,合同负债维持高位;9月订单恢复,四季度迎来拉货旺季,未交付订单将平移确认收入。欧洲户储与工商业储能需求旺盛,居民光伏回收周期仅6-7年,分布式装机接受度高。

国内市场方面,上半年抢装需求透支后,三季度装机同比下滑超50%,年末无抢装现象,BC组件业务毛利率处于盈亏平衡附近。公司保守预计四季度组件出货量约3个多GW,主要依赖海外市场支撑。

四、技术与产能:BC技术引领,济南基地降本增效

技术端,公司BC电池转换效率达25%,较主流TOPCon高2个百分点,即使TOPCon技术升级后仍保持1-1.5个百分点优势。产能方面,一半BC产能采用铜电镀无银技术,成本优势突出,未来将以无银技术为主;三季度完成产线效率升级至接近25%,同时逐步推进TOPCon产线向BC转型。

重点规划的济南17GW基地,单GW设备开支约2亿元,引入绿电资源后成本有望比肩TOPCon,计划2026年上半年陆续投产,目前厂房配套已完工。

五、政策与行业:海外零关税优势,行业供给过剩待出清

海外政策方面,公司不布局美国市场,欧洲市场享受零关税,即便加征关税,中国组件仍因成本优势(0.7元/瓦)优于印度、土耳其等地产品(0.9-1元/瓦)。国内政策上,行业通过限价政策调控供给过剩,组件合理成本锚定0.735元/瓦,低于该价格属违规,后续价格有望回升。行业层面,当前产能已达总需求的1.5倍以上,预计年底将迎来中小企业出清潮,硅料端或实施强力限产以匹配下游需求。

盈利预期上,四季度盈利取决于组件价格能否回升至0.73元/瓦以上;2026年扭亏为大概率事件,公司目标实现对TOPCon的超额盈利(TOPCon赚2-3分钱/瓦,公司力争5-7分钱/瓦)。需求端,2026年国内集中式市场有望修复,公司将重点开拓效率≥23.8%的高功率标段;海外市场仍以欧洲为核心,户储与分布式需求持续提供支撑。

利多星徐海认为,爱旭股份2025年减亏趋势显著,核心得益于BC技术的差异化竞争力与海外市场的高溢价支撑。2026年随着济南基地投产降本、国内集中式市场修复,叠加行业限价政策推动的“反内卷”进程,光伏产品价格有望稳步提升,公司有望彻底扭亏为盈,开启盈利新征程。

风险提示:本文据利多星投资顾问林毅(执业编号A0710624050005)、徐海(A0710624110015)观点进行编辑整理。内容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作为投资依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声明:本网转发此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文章事实如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文章观点非本网观点,仅供读者参考。

inde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