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4
您的位置: 券商中国 > 商业

爱帝宫停牌危机150天:高管震荡背后的治理困局

来源:网络    时间:2025/07/19 11:18   阅读量:11336   会员投稿

“子公司财务资料拒不提交,审计陷入停滞;高管一年内两度换帅,独立董事紧急撤离——曾经的‘月子中心第一股’在复牌路上步履维艰。”

一、停牌导火索:子公司失控触发财务数据“难产”

2025年2月21日,爱帝宫(00286.HK)因未能按时披露2024年度业绩报告被港交所强制停牌。停牌根源直指核心子公司深圳爱帝宫的失控:财务资料移交僵局:深圳爱帝宫前法定代表人朱昱霏以“法定代表人变更无效”为由,拒绝向核数师提供财务账簿及凭证,导致母公司无法合并报表。印章争夺战升级:深圳市监局撤销法定代表人变更登记,但上市律师坚称变更程序合法。审计全面停滞:因关键子公司深圳爱帝宫财务数据缺失,核数师无法完成审计程序,财报披露无限期延迟,直接违反港交所上市规则。

二、治理结构崩坏:高管震荡与股东权利混战

停牌背后暴露了公司治理的系统性失灵:高管频繁更迭:2024年4月,原董事会主席张伟权及4名董事集体辞职;2025年2月,继任者王爱儿任职未满一年辞任,黄文华紧急接任董事会主席及行政总裁;2025年7月2日,独立非执行董事单国心辞职,引发薪酬委员会及审核委员会人事变动。股东权利纠纷:朱昱霏声称持有《股东表决权委托协议》,通过委托协议控制深圳爱帝宫94.95%股权,但上市公司公告质疑协议真实性并声称朱昱霏存在违规;深圳爱帝宫要求关联方偿还1.59亿元内部借款,导致727万股权被司法冻结。

三、复牌障碍:港交所六项指令与未解难题

港交所于2025年3月12日下达复牌指引,要求爱帝宫完成六项整改:独立法证调查:核查委托协议文件真实性及对业务的影响;管理层诚信证明:消除公司关键人物“损害市场信心”的监管疑虑;内控体系重建:设立独立委员会审查内控漏洞,确保上市规则合规;财务数据补发:公布2024年全年及后续业绩报告并解决审计争议;证明持续经营能力:符合上市规则第13.24条(资产与业务可持续性);全面信息披露:向投资者公开所有重大风险及经营状况。截至2025年7月15日,公司仅成立独立调查委员会,但未公布任何调查进展或财报。

四、行业镜鉴:激进扩张与治理短板的双重绞杀

爱帝宫危机折射出月子中心行业的共性困局:重资产模式反噬:推行“五年五十城”计划,但2023-2024年仅新增3家门店,全国门店总数21家。新店入住率低迷叠加刚性成本,2024年上半年净亏损扩大至3935万港元。轻资产转型失利:对比圣贝拉“高端酒店合作”模式(租赁成本占比35%-40%),爱帝宫未能降低物业投入,资产负债率攀升至59.97%,流动比率仅1.07。行业加速洗牌:2025年全国月子中心预计倒闭超百家,淘汰率超60%,资本从“规模崇拜”转向“治理与效率”评估。

五、复牌前景:退市倒计时与最后生机

目前公司正推进两项关键自救:债务重组谈判:与债权人协商延期还款,避免资产冻结恶化现金流;治理透明度重塑:独立董事委员会开展法证调查阶段,结果将决定港交所信任度。然而,若未能满足复牌指引,爱帝宫或面临强制退市。

事件启示:上市公司治理失效的代价,爱帝宫的停牌漩涡,本质是一场子公司失控引发集团治理系统性塌方的典型案例。在母婴护理行业从“规模竞赛”转向“精细化运营”的拐点,缺乏内控护城河的企业即使曾居行业首位,亦难逃资本市场的残酷出清。“复牌不是终点,重建治理信用才是存续的唯一筹码。”

声明:本网转发此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文章事实如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文章观点非本网观点,仅供读者参考。

inde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