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太云创谷“AI for Science 创想周”成功举行:AI正重塑生命健康产业版图
在全球AI浪潮席卷医疗科技的当下,深圳光明科学城再次成为创新焦点。10月23日至25日,以“产商融合、政企联动”为主题的“AI for Science 创想周”在南太云创谷启幕,来自政、产、学、研、投等领域的代表齐聚,共同探讨人工智能赋能生命健康产业的新机遇。
活动由凤凰街道办事处、南太集团、南太云创谷联合主办,光明区工信局、科技创新局、商务局指导支持,系列活动涵盖AI医疗融合发展共创大会、AI创业培训班、成果路演及“云创AI之夜”等多项内容。
政策发力:AI+医疗成区域创新重点
光明区区委常委、统战部部长杨莉在致辞中表示,人工智能正成为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驱动力,光明区将聚焦“AI+生命健康”核心赛道,加快推动科研成果转化与产业集聚,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未来产业新高地。我们希望通过政府引导、企业主体、资本赋能的多方协同机制,形成从技术创新到商业落地的全链条生态,让光明成为AI产业创新的策源地。

院士领航:AI驱动医疗进入“深水区”
在“AI医疗融合发展共创大会”上,俄罗斯工程院外籍院士、深圳大学副校长张学记发表主题演讲《AI与医疗融合前沿技术的深度探讨》。他指出,AI正在重构医疗产业的底层逻辑,从医学影像、精准诊断到药物研发,人工智能正成为临床创新与科学发现的重要工具。过去我们谈AI辅助医疗,如今应当讨论的是AI驱动医疗,算法、算力、数据的协同创新,将推动新一轮生命健康革命。

会上,多位来自高校、科研院所与AI企业的专家围绕算法安全、模型可解释性及产业转化路径展开探讨,为AI医疗的政策落地与商业模式创新提供了前瞻性思路。

资本加持:AI创业培训班探索“技术落地通道”
作为系列活动的重要板块,“破界共生·云创AI”创业培训班同期举办,吸引了来自AI医疗影像、药物算法平台、健康数据建模等领域的多家创新企业参加。
培训班采用“导师辅导+商业路演+投资评审”的模式,聚合AI、医疗与投资界资源,解决AI初创企业“懂技术、不懂市场”的落地难题,打通科研成果向商业化转化的“最后一公里”。
活动期间,多家创投机构与创新团队达成初步合作意向,涵盖早期投资、股权合作与孵化服务等多个层面,为光明区“AI+生命健康”产业注入新的资本活力。
南太集团执行董事兼CEO胡博在致辞中表示:“AI医疗创业不缺技术,缺的是场景、机制与信任。我们希望通过云创谷这一开放平台,让科研、资本与市场形成真正的正反馈循环。”

产业升级:平台启航与机制创新并行
活动现场,AI创业培训班启动仪式与凤凰AI智汇馆启幕仪式同期举行。作为南太云创谷重点打造的创新载体,凤凰AI智汇馆将聚焦AI与医疗科技融合,构建科研机构、创业团队与投资资本的协同生态。

目前,先看科技、梦想电子、伟晴大健康、米夸科技等多家创新企业签约入驻,标志着光明区“AI+医疗”产业集群加速成型。值得关注的是,南太集团创新推出的“租金换股权”机制也在现场正式落地——这一机制通过降低企业初创成本、共享平台资源,为中小科技企业提供灵活成长路径,被认为是破解初创期融资困境的“南太模式”。

产商融合:南太云街开街 打造创新生活样本
10月25日晚,“云创AI之夜”暨“南太云街”启幕仪式在南太云创谷举行,标志着园区“产商融合”战略正式落地。作为园区商业配套的核心板块,南太云街集餐饮、文娱、休闲、社交于一体,吸引麦当劳、瑞幸咖啡、缪氏川菜、老碗会、Manner咖啡、新一佳生活超市、芭依姗等品牌入驻,构建面向科研人才与创新企业的高品质生活空间
“白天谈科技、晚上聊生活”,正成为光明科学城创新人群的新常态。业内人士认为,南太云创谷正在构建“产业运营+商业活化”的新模式,形成“科研在楼上、生活在楼下”的立体创新生态。

双轮驱动:南太集团布局AI产业与商业双引擎
目前,南太云创谷已形成AI、生命健康、新一代信息技术等多元产业格局。集团正在加速推进南太科技中心项目建设,旨在打造“科技研发 + 产业孵化 + 商业服务”一体化平台,与云创谷形成功能互补、协同发力的双轮格局。
南太集团执行董事兼总裁表示,未来将持续以产业创新带动商业增长,以商业生态反哺科技创新,构建从科研、孵化到应用的完整价值链。

趋势观察:AI医疗进入“深融合”阶段
业内专家指出,光明科学城的“AI for Science 创想周”不仅是一场区域活动,更是国内AI医疗融合创新的缩影。政策加码、资本活跃、生态成型,意味着AI医疗产业正从“单点创新”迈向“系统融合”。
以南太云创谷为代表的民营创新平台,正在成为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孵化器,也为AI产业商业化提供了新的“深圳样本”。
声明:本网转发此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文章事实如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文章观点非本网观点,仅供读者参考。
热门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