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眼新知 万亿蓝海温暖守护:残疾预防日前的产业创新图谱
2025年8月25日,我国将迎来第九个“残疾预防日”。在“预防疾病致残,共享健康生活”的主题下,残疾预防与康复产业正经历前所未有的变革。
据统计,截至2024年年底,我国现有残疾人约8500万,叠加4400万失能和半失能老人,催生了超万亿规模的辅具与养护服务市场。政策、科技与资本的三重驱动,正推动产业从传统保障向科技赋能、多元融合跃迁,重塑“平等、参与、共享”的社会图景。
科技重塑辅助器具产业生态:国产化突破与共享模式创新
国产替代加速技术攻坚。长期被进口垄断的高端辅具市场迎来破局:2024年福祉博览会上,国产智能假肢价格远低于进口产品,性能媲美国际品牌。此外,脑机接口、AI外骨骼等前沿技术加速落地,如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研发的AI外骨骼机器人已帮助下肢残障者实现自然行走;科技部近五年累计支持300余项康复技术课题,推动国产辅具从“加工代工”转向“自主创新”。
天眼查专业版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我国现存在业、存续状态的残疾人辅具相关企业超2.09万家。从区分布来看,北京市、河北省、山东省残疾人辅具相关企业数量位居前列,三个省市数量总和超过8000余家,占企业总数的38.63%。
值得一提的是,政府同步推进“高端辅具进家庭”计划,将生物基杜仲胶接受腔、自平衡外骨骼机器人纳入租赁目录,很大程度提升了残肢适配效率。这一模式不仅解决临时性需求,更以轻资产运营打通服务“最后一米”。
与此同时,产业集群锻造智造高地。例如佛山作为全国辅具制造核心区,年产值占全国50%以上。先后推出的脑控轮椅、全地形无障碍轮椅等150余项专利产品。地方政府通过“无障碍孵化空间”培育产业链,如深圳、北京形成研发-生产-场景化应用的闭环生态。
养护服务多元化变革:从基础保障到全周期支持体系
全周期服务覆盖康复与就业,将传统单一照料向“康复-就业-心理”全链条延伸。广西“阳光助残基地”带动万名残疾人从事手工制作,月增收超千元;重庆“微笑集市”融合非遗技艺,木雕、陶艺产品年销售额突破200万元。科技进一步赋能精细化服务:浙江宁波试点物联网居家监测系统,实时追踪康复数据;四川构建全省就业数据平台,打通人社、税务系统,岗位匹配效率提升。
天眼查专业版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我国现存在业、存续状态的残疾人养护相关企业超8900余家。从区域分布来看,广东省、四川省、湖南省、河北省残疾人养护相关企业数量位居前列,四个省市数量总和超过4800家,占企业总数的53.8%。
数字化平台破解就业失衡。2024年数据显示,全国城乡持证残疾人就业人数达914.4万人,但区域差距显著。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凭借丰富的产业资源、完善的无障碍设施与浓厚的社会助残氛围,为残疾人创造了众多就业机会,持证残疾人就业率与就业质量均处于较高水平。而中西部一些欠发达地区,受限于产业结构单一、企业规模较小、无障碍环境建设滞后等因素,残疾人就业渠道仍旧相对狭窄。
此外,农村的残疾人就业短板呼唤资源下沉。尽管城市服务快速升级,农村养护覆盖率仍待提升。部分县域残疾人家庭年收入仅1万元,辅具适配率仅为62.9%。北京、上海通过东西部协作,将辅助性就业机构导入对口支援地区,但需进一步降低服务成本。政策层面,《“十四五”残疾人保障和发展规划》明确支持农村手工产业,未来需强化资金与技术双轨投入。
保险创新与就业赋能:构建残疾人社会参与的双重保障机制
首先而言,普惠保险正在破解保障空白。传统保险对残疾人设限多、覆盖窄,近年定制化产品加速涌现。例如针对听力障碍人群的意外险,取消了 “听力受损免责” 条款;为肢体残疾人士设计的健康险,将康复辅具适配费用纳入报销范围。这些定制化产品精准填补了传统保险的保障盲区,让残疾人也能平等享有风险保障的权利。
天眼查专业版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我国现存在业、存续状态的健康保险相关企业超4.6万家。从区域分布来看,江苏省、山东省、河北省、广东省健康保险相关企业数量位居前列,四个省市数量总和超过1.4万余家,占企业总数的30.78%。
其次,社会协同更大程度激活就业潜能。企业用工成本高、岗位适配性不足仍是残疾人就业瓶颈。广东建立全国首个省级盲人创业孵化基地,提供免费工作室与技能培训;成都“助残联盟”联动2785家企业开发适残岗位。当然,作为残疾人更为重要的公益力量亦不可或缺。
最后,预防关口前移降低致残风险。2024年残疾预防日数据显示,我国出生缺陷发生率显著降低,神经管缺陷、唐氏综合征等严重致残疾病发生率较5年前下降23%。技术层面而言,通过基因筛查技术实现早诊早干预,婚前医学检查率、产前筛查率等关键指标提前达成2027年目标。未来需将技术下沉至基层,构建全生命周期预防网络。
作为国内领先的商业查询平台,通过天眼查的海量商业大数据,可以快速了解和分析残疾人养护及器具相关产业的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不仅如此,天眼查还拥有天眼风险、商业履历、司法案件、深度风险、财产线索等维度的内容,更可实现从洞察风险到预警风险的全方位把控,针对个人、企业、政府的个性化需求,提供对应的解决方案。
天眼查研究院认为,残疾预防与养护产业的勃兴,折射出社会发展从“生存保障”向“价值创造”的深层转向。当国产仿生手在钢琴上奏出乐章,当共享辅具柜扎根社区角落,当保险保单成为抵御风险的“隐形拐杖”,科技与制度的合力正在消弭障碍的鸿沟。未来,进一步打破城乡壁垒、降低服务成本、激活市场创新,方能真正书写“一个都不能少”的温暖答卷。
声明:本网转发此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所涉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文章事实如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文章观点非本网观点,仅供读者参考。
热门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