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退市机制长出“牙齿”

董少鹏
让不具备持续上市条件的公司退出交易所市场,会减少对市场资源和监管资源的低效占用,从而提高整个市场的资产质量。当然,股市的优胜劣汰机制是全方位、全链条的,不应该仅仅理解为公司退市。同时,依法保障退市公司及相关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今年4月底以来,根据2021年年报,已有多家a股上市公司发布股票停牌和可能终止上市的风险提示公告,其中财务指标触发的退市标准占多数。与之前的2020年、2021年相比,退市公司数量有所增加。这要多角度多层面客观理性看待。
与其他市场相比,股市有很多特殊性,但“有进有出,有进有出,有进有出”应该是它们共同的基本功能。然而,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上市公司退市渠道不畅,退市纪律有所放松,股票市场的功能建设受到限制。经过多年的努力,退市机制更加成熟,依法依规退市的公司明显增多,这是一个积极的信号。
就地方政府和相关行业主管部门而言,能够科学理性地认识本地区上市公司的退市,认识到不具备持续经营能力的公司退出市场,可以减少对市场资源的挤占,有利于市场整体健康发展。要让退市机制长出“牙齿”,就要让制度更具可操作性。
2020年12月,沪深交易所修订了《股票上市规则》,在“退市及风险提示”一章中详细规定了退市标准和实施要求。比如连续20个交易日日收盘市值低于人民币3亿元,连续20个交易日日收盘价低于人民币1元,则退市,以此类推。2021年11月,沪深交易所发布营业收入扣除指引,细化了贸易和金融服务的扣除要求,明确了业务模式稳健性的判断原则和应注意的具体情形。这些政策的相继出台,优化了退市工具的使用,对完善退市机制结构发挥了积极作用。
再者,让不具备持续上市条件的公司退出交易所市场,会减少对市场资源和监管资源的低效占用,从而提高整个市场的资产质量。股票市场最基本的功能是促进上市公司在资产、产能、技术、商业模式、品牌等方面实现优胜劣汰,使有竞争力的公司扩大经营,提供更好的产品和服务,淘汰无竞争力的公司,实现整个市场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全社会共同利益的增长。因此,排除各种非市场因素的干扰,让没有竞争力的公司退出市场,是中国股票市场制度建设的一大进步。
当然,股市的优胜劣汰机制是全方位、全链条的,不应该仅仅理解为公司退市。无论是竞争力不足的优质公司兼并重组,还是引入新股东、注入优质资产,竞争力不足的上市公司都体现了优胜劣汰机制的属性。2020年和2021年,退市的公司中有一部分是通过并购完成的。普通投资者对上市公司的日常监管也是优胜劣汰的重要手段。普通投资者作为上市公司的股东,应当积极行使股东权利,关心公司的基本情况,提出具体意见。在二级市场买卖股票,是一个公司价值判断的表现,是一种优胜劣汰的方式。再者,股价表现是上市公司并购重组或退市的重要因素。理性的投资者应该紧盯上市公司的基本面变化,在风险和机会之间寻找平衡。
还需要指出的是,依法保障退市公司及相关投资者的合法权益。满足退市股票在一定范围内交易的需求,符合条件的退市公司可以进入全国股转公司退市板挂牌转让,并依法进行信息披露,保障投资者的知情权。要为投资者特别是中小投资者依法维权提供政策支持,进一步落实证券集团诉讼制度,完善相关司法解释界定违法主体侵权行为。
热门文章
